你问男人分手原因,男人都会说:烦,不想谈,而女人会说不爱了。
情侣间因为吵架而分手,提出分手且情绪激烈的一方,往往是在感情中杯压抑的一方,在沟通无法让对方理解自己时,只有通过提分手来表达自己对这段感情的不满。
也就是说,在感情中的一方提出分手后,无论他表现得多么冷酷无情,表现的有多不满,也仅仅只是在表达自己对这段感情的不满,是多年负面情绪积累的发泄,而并不是真的放弃了这段感情。
但他发现,分手,都无法让你改变,才开始慢慢放下,这个放下的时间一般会持续6-12个月。
在亲密关系中,有一种我非常赞同、也认为非常重要的观念是:『爱是爱,关系是关系。爱可以是没有理由的、没有限制的,而关系不能。』
所以爱情归根到底,我觉得是一种“妥当且没有理由”的关系。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别人怎么待你,取决于你采取的立场。
在权利斗争中,你采取什么立场,你就会自然地让对方采取相反的立场,也决定了对方响应你的行动。如果你扮演牺牲者,就会吸引对方开扮演放纵者,所以别人怎么对待你,取决于你采取的立场。
那么,我想说的是,很多事情,到这步,是你的位置没有摆好,立场没有摆正,在这段关系里的处理方式过于生硬导致的。
你当然可以选择逃避,那你的亲密关系就会一直停滞的状态,不只是在这段感情中,我是说你整个亲密关系的都会是停滞状态,因为你不想往前走了。被动的接受,被动的等待,一直都会是这个状态。
所以,你必须找到你的位置,不断转变角色,才能突破这次关系危机。 别觉得你做不到,你其实做得到。
01不是所有人都能处理好亲密关系
对于很多人而言,与人亲密真的很困难,因为关系是两个人的事,而这两个人,在相处的时候,他们的内心深处,都带着各自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很多事情,这些事情里,体现着他自己的心理特征,也饱含着他成长中的重要的人与事件。
所以,当这两个人相遇的时候,其实也是两个家庭、家族的相遇。
当两个人相遇,当他们渴望走到一起的时候,他们的个人和家族的很多信念就会跑出来,在两人的关系中,发生作用。
如果很幸运,这两个人的成长中,都有过充分的被爱、被肯定、被关注,能够自由成长的经历,他们就可能已经发展出很好的爱的能力、建立关系的能力,所以,在他们的关系中,相处起来就会容易得多。因为他们内心有足够的安全的、美好的体验做基础,这可以帮助他们在彼此的关系中,有能力更多的包容彼此的差异,信任对方的情感,从而他们可以建立比较稳定的关系。
但不是每个人都如此幸运的,很多人带着早年创伤长大的人,当他们与人建立关系的时候,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困惑的,他们的这些困惑,会造成他们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下意识的带给对方各种困惑,这些困惑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之中伤害到彼此的关系。
02有些人对待亲密关系过于理想化导致的关系恶化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当他们与人恋爱交往时,他们会很快地与对方打得火热,彷佛遇到了自己生命的另一半。
但这种热恋的状态往往持续的时间很短,他们会很快发现对方身上有某些他无法接受的缺点,当他发现这些的时候,对方的吸引力可以在他的感觉中马上就消失殆尽,对方一下子又变得一无是处、面目可憎了。
这种变化无常的情感,往往会让对方无法理解:昨天还像生活在天堂里,今天突然就坠入了地狱。其实,这种变化与对方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关系并不大,而与他本人的内心有关,与他过往的经历有关。
当他把对方当成依靠时,并不是因为对方真的那么好,而是这个善变的人内心需要一个理想化的完美形象,这个完美的形象可以帮助他远离内心中的失落和不完美。他把这个形象投到了他见到的那个人身上去,并在那个人身上找到他,当他找到的时候,他便觉得自己遇上了理想的恋人。
但是这种理想化的想象往往是短暂的,现实是无情的,他们往往会很快发现,他身边的这个理想的恋人原来也只是个普通人,也需要吃喝拉撒,也会各种犯错。
这些凡俗的事务与他对理想的恋人的期待有如此大的落差,所以他很难忍受他所期待的那个人身上还有如此的不完美,这些不完美会把他从天上拖到地下,当他看到这些不完美时,他心中的理想的恋人也就在瞬息之间变成了恶魔。
不论是对方还是你,一但进入了这种“理想化”恋爱模式,于男人表现的状态就是冷淡,于女人表现的状态的就是闹情绪。
说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不完美才是常态,有时候你要的或者他要的爱情太完美。才是不正常的。
03回避依恋的表现或许是你们分手的根源
在生活中,确实有那么一些人,当他们面对自己所爱的人时,爱得越深,内心就会越恐惧。当他们感觉对面那个人对他越来越重要时,他们的内心就会产生强烈的恐惧:他是不是会离开我?他是真的爱我吗?对方对他越重要,他的恐惧就会越强烈。
为了避免那个重要的人把自己给抛弃了,他可以选择主动离开。因为我太爱你了,太在乎你了,所以我无法面对失去你的危险;因为太害怕失去你,所以我就干脆抛弃你、离开你。而这种模式往往会给对方带来很大的痛苦和伤害,因为对方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再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的时候,那个人会在突然之间就离开了。
其实,这些逃避亲密的人,往往在他们的早年的成长经历中,有过被父母抛弃的体验。
当然,这个抛弃不一定是现实中真的发生的,但是在当时还是个孩子的他的内心中,他会体验为被最重要的、被所爱的人给抛弃了,比如被爷爷奶奶抚养,比如父母经常不在家,比如在幼儿园爸爸妈妈最后一个来接自己,或者因为父母工作忙而与他少有游戏等等。
因为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讲,父母就是他的全世界,他是要完全依赖父母的照顾而生存的,当他需要父母时,父母却不在他的视线之内,这会给这个孩子的内心带来强烈的恐惧,在他的感受之中,他可能会把这个看不到父母解读为被父母抛弃,而这种被抛弃的感觉,对他而言,也可能是毁灭性的。
所以,当他进入一段亲密的关系,早年所体验的到的被所爱的人抛弃的恐惧,就会被再度唤醒,当他无法承受对被抛弃的恐惧时,他便选择主动的突然离开所爱的人。
这样,在感受层面上,他就可以把关系的主动权抓到手里,从而避免了被抛弃的痛苦。
这就像为什么我们总是冲着最亲的人发脾气是一样的。
爱发脾气的人,内心中深处往往有很多的愤恐惧,为了对抗恐惧,就会用发脾气的发式来压抑恐惧的感觉。
内心脆弱的人,在发脾气时其实心中也是有许多担心的,他们担心发脾气会失去那个对他重要的人。
所以,他们往往在发脾气时会先做一个选择:选择那个相对安全的人来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因为相对安全的人不会因为他的坏脾气而抛弃他。
而这个相对安全的人,往往是最善待他的人,是他在内心中能确定对方是在乎他的那个人。所以我们常常看到,一个在家门外常常被认为是大好人的人,回到家里时会把家里脾气臭的不得了。
二者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回避型的人格一直在抗拒不能掌控的人和事情。 他们喜欢一切让他们感到安全的事物。
04自我意识过强,是一种亲密关系破坏力
当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会对你的需要做出很好的回应,当你饿了的时候,就有人喂你,当我们无聊的时候,就有人来陪你玩,当你感觉不舒服的时候,就有人来关心你、照顾你,所以,在你自己的感受中,你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你能够掌控一切,当你一想到什么的时候,那个被需要就会主动过来满足你。这是婴儿期原始的全能感。
当你慢慢长大的时候,如果你的原始全能感曾被比较好的满足过,我们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慢慢学会去接受现实,慢慢在挫折中感知并接受自己的弱小,从而逐渐放弃对全能的期待。
对于一些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很好完成这个事情的人,在他们的自我中就会残存着原始的全能感,他们还是期待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有人都要围着他转,他可以很好的满足自己的所有需要。这是他们应对现实压力的一种方式,他们期待当自己拥有一切时,就可以避免来自外界的无法满足对自己所造成的伤害。
所以,在两个人的亲密关系中,他们的内心会有不现实的幻想,期待着对方给予自己最好的回应,他们会期待对方能够完全懂得自己的所有需要,当他有什么想法时,根本不需要自己说出来,对方就能主动过来很好的满足他,如果对方没有这么做的时候,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所以结果是,对方无法完全的满足他,因此他就会感觉对方在伤害自己,他会很愤怒,他会把对方看成混蛋。
你为什么总是无法和人建立亲密关系?这与对方是什么样的人有关,又无关。
这与你同年的经历重要的关系。如果你同年和父母的关系良好,内心有很好的安全感,信任他人,那么你容易和人亲密。如果你早年有过被抛弃的经历,如果你早年缺少父母的关注、陪伴、爱护,那么你很可能无法与人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
05 亲密关系的建立需要你懂得深层的链接
深层链接,这个词对于心理学爱好者一点都不陌生,但是,你有认真思考过,什么是深层链接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个人的心灵结构。
我们可以把一个人的心灵结构分为以下三个层级:
1.最内层的是真实的自我:它指的是一个人不需要思考就自然呈现出来的自我,是本能的自我。
比方说,有些人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指责,每当遇见批评的时候,TA自己就会立即提升起警卫线,对别人展现出咄咄逼人的攻击性;
再比方说,有些人只要一和另一半吵架,就会主动提分手,等等,这样的行为反应,就是本能自我的一部分,也是最真实的呈现。
2.中间层的是一个人关于自我认知的负面部分:它指的是我们能够意识到的自身的缺点部分。
比方说,有些人觉得自己很情绪化、有些人觉得自己比较内向、有些人觉得自己特别不会公开讲话,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能够意识到的自己的不足。
那么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很多人为了避免被人嘲笑或者避免自己难堪,就会在交往中故意把自己认为是缺点的部分隐藏起来。
3.心灵的最外层是指一个人关于自我认知的正面部分:它指的是我们能够意识到的自己的优点部分、以及表达自己认同的部分。
比方说,有些人在社交中特别照顾别人的感受,哪怕照顾别人的感受让自己很不舒服,但是由于TA自己认为这样才能表现出自己很有礼貌,所以TA也会忍着难受去去体现自己的优点。
很显然,在这三层的心灵结构中,我们所说的深层链接,指的的是两个人能够以最内层的自我进行链接。
换言之,两个能够进行深层链接的人,能够彼此在对方面前打开真实的自己,能够很自由地展现出自己阳光的部分,也能很自在地呈现出自己阴影的部分。
更重要的是,当彼此展现出自己阴影部分的时候,对方没有震惊,也不会讶异,而是会站在原地去拥抱你。
深层链接的本质,是彼此看见,是我知道你表现出来的脆弱、固执、不可理喻,都是因为曾经受到了深深的伤害;看见并且理解。
我也知道,面对你锋芒的针刺,我不必反击,而是接住它,让你透过我,知道不是所有人都与你为敌,也有人会温柔地爱你。
06 学着接受对方的人格阴影,是亲密关系的必经之路
很显然,如果人生中能够遇见一个能与自己深度链接的人,无疑是会有全新的生命体验的,这份关系,会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自己,也更深入地体会爱与被爱。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与这样的关系相遇,因为于每个人而言,想要拥有这样的关系,自己必须满足两个先决条件:
其一,有勇气面对真实的自己
什么是真实的自己呢?我觉得衡量你是否处于真实的状态,要多问问你自己的感受。
比如,在一段关系中,你是开心的,还是郁闷的?你是打开的,还是压抑的?你是无话不谈的,还是缄默不语的?
如果在一段关系中,你觉得自己是开心的、打开的、无话不谈的,说明你在关系中处于非常自在的状态,你不用顾虑太多,你不需要戴上面具,你呈现出来的必然是真实的自己。
反之,你在关系中郁闷、压抑、沉默,那么你必然在关系中处于假自我的状态。
没有谁愿意处于假自我之中,如果一个人长期在关系中处于假自我的状态,说明TA自身有不能面对的自己。
比方说你需要通过压抑自己来讨好对方,深层原因是你害怕失去关系;再比方说你需要通过沉默来守住关系,深层原因是你不能接受自己成为一个失语伤害他人的“坏人”。
这些都是你在关系中不自在的原因,也都属于你不能面对自己的真实部分。
当你处于这样的假自我之中,就意味着,你带着面具和他人交往。戴着面具,如何能够让他人打开自我与你链接呢?
其二,有能力去爱别人的阴影
想要获得深入的链接,一个人还需要有一种能力,那就是能够承接他人的阴影。
所谓阴影,就是我们在年幼时没有被满足的部分,比方说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没有获得足够的爱,等等。
大多数人在说“我希望能够建立一种深入链接的关系”的时候,其实TA表达的真实意思是:“我希望自己能够被爱,被看见”,至于TA能不能看见别人,能不能够爱别人,自己是从来没有被考虑的。
然而,与这个意愿相悖的是,每一个完整的人,都不可能只有阳光的一面,除非是圣母玛利亚。
换言之,当你渴望与别人建立深度链接的时候,你必然要学会接受别人的阴影部分,只有你承接住对方的阴影,对方才能够以真实的自己和你相遇。
如果你承接不了对方的阴影,对方自然会隐藏掉一部分自己,以虚假的自我与你四目相对,这也完成不了深度的链接。
因此,一个人这个辈子是否能够遇上一个与自己深度链接的人,其实不在于外界,而是在于自己。
评论列表
情感机构有专业的老师指导,我就在老师的指导下走出了感情的误区,真的很不错!
如果发信息,对方就是不回复,还不删微信怎么挽回?
被拉黑了,还有希望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