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团圆》看张爱玲的一生,一世倾城,却悲哀的爱情

情感导师 8567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这是小说《小团圆》中女主角盛九莉写在笔记簿上的一句话。

我不是张爱玲的粉丝,当我初读这句话时,便在想张爱玲是为谁写的呢?胡兰成?赖雅?还是桑弧?

这是民国才女张爱玲生前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是她最钟爱的一部作品。

这是一个热情的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张爱玲

从《小团圆》看张爱玲的一生,一世倾城,却悲哀的爱情

01、张爱玲的童年时光

小说《小团圆》,取名小团圆,让人听上去有一种小清新的幸福感。但小说中的故事却恰恰与书名相反,讲述的是女主角盛九莉和卲之雍的一段历经悲欢离合,最终却劳燕分飞的悲情故事。

在《小团圆》中,张爱玲一生中所经历的人物、故事都悉数到场,从这个角度来说,也真的是小团圆。

书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写盛九莉的童年,由于人物众多,情节琐碎,读起来让人难免让人感觉繁杂冗长 。但也正是有了盛九莉这段童年遭遇的铺垫,才有了后面她在感情上对卲之雍天真的执念和深入骨髓的迷恋。

家庭的变故,父母婚姻的破裂,在冷漠冰冷的家庭环境里,让盛九莉从小就养成了敏感、孤傲、自强的性格。父亲的家暴,母爱的缺失,在她童年的心灵深处洒下了挥之不去的梦魇。

张爱玲的一生都在治愈不幸的童年,九莉四岁时,父母离异,她被过继给“二叔”和“二婶”,但她真正喜欢和信赖的是一直未嫁的姑姑,内心渴望被爱、被呵护成了她一生的伤痛。

九莉对于母亲的记忆,仅仅是少许的照片和国外寄来的玩具,印象中,母亲永远是那个收拾行李,背影匆匆的旅人。母女间的客气代替了亲昵,她甚至不愿意有被母亲拉住手时那种别扭的感觉。

即使是在战机轰鸣,炮火连天的生死关头,九莉也没有想到过自己的母亲,在张爱玲的作品中,金钱是摧毁浪漫和温情的罪魁祸首。

在《小团圆中》,母亲将安竹斯先生资助自己上学的学费输光后,九莉对母亲简直失望透顶。张爱玲自嘲在生活中自己也是一个拜金主义者,因为现实中她也常常生计而发愁。

而她最大的心愿是早些还清母亲为她花的钱。寄人篱下,饥肠辘辘的日子里,她看透了世态的炎凉和人性的自私。

因为童年的遭遇,让她有了不一样的经历,孤独、冷傲的她同时也渴望家庭的温暖,爱情的呵护。

02、张爱玲和胡兰成的初恋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来的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由于家族的衰亡,父亲和继母的冷眼相待,她想早点逃离这个家,想早日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想早点出名,想早点独立。清高、孤傲的张爱玲内心一边渴望温暖,一边想着能早日黄腾达。

在香港沦陷后,盛九莉回到了上海,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认识了风度翩翩,风流倜傥的卲之雍,长期混迹于胭脂堆里的卲之雍是“乱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花花公子。

但是初遇爱情,深陷在爱河中的盛九莉,根本无法自拔,爱得执迷,在她看来花心、滥情都无足轻重。甚至天真地以为,自己的痴情可以让浪子回头。

都说,恋爱中的女人智商是负分,果然不假,如果这是一场梦,我想盛九莉是愿意从此长睡不愿醒来。但是,很快盛九莉的美梦就被历史的车轮无情地碾碎,在日本投降取得抗战胜利后,也到了清算汉奸卲之雍的时候。

因为九莉和卲之雍的关系,她被骂是汉奸的老婆,各大报刊没人敢发表她的文章,想进军海外的文坛更是没人帮忙。经济窘迫的她,每天靠美军的救济粮勉强度日,长期的食不果腹,很快让她成了皮包骨头的苍老女人。

即便如此,当卲之雍在上海逃难时,她依然义无反顾地把仅有的二两金条塞给他做路费。缺钱的九莉,算不上是一个精明算计上海女人,她的内心是善良的。

爱一个人,就不来不会计较值不值得,这就是张爱玲对爱情的态度。爱得真切,爱得义无反顾,爱得失去了自我。

在卲之雍逃亡之前,盛九莉仍然坚持要和他签下婚书:“卲之雍、盛九莉签订终身,结为夫妻。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她渴望现世安稳,可现实给她的是颠沛流离。盛九莉想凭一纸婚书拴住浪子的心,这也是太可笑了。一离开九莉,卲之雍马上就原形毕露,恢复了他浪子多情的本性

在逃亡的期间,他也不忘把朋友父亲的小妾给顺便拐走,当九莉几经周折,终于找到卲之雍的时候,发现他已经和那个女人住在一块很久了。而且在此期间,他还和一名日本女房东发生了关系,两人结为露水夫妻。

即便如此,盛九莉依然不依不饶,还一心想着挽回这段感情,两人刚刚见面,却又要分离。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他们互通书信交流感情,在卲之雍寄来的一封信里,有这样的句子:巧玉对我说,能有五年和我在一起,便死也甘心了,我这人就是沾沾自喜,什么都要告诉你,但我觉得其实也非常好,你也要嫉妒嫉妒她才好。不过你真要是嫉妒起来,我又吃不消了。”

自己出轨也就罢了,却还要写信炫耀一番,这样的男人或许世间也是少有!

此时的盛九莉也终于看清了对方丑陋的嘴脸,痛定思痛后,便决定与他分道扬镳。不用多说,任谁都能看得出来这个浪子卲之雍,他的原型便是民国才子胡兰成。

“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张爱玲《半生缘》

这便是张爱玲的初恋,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如飞蛾扑火。不可否认胡兰成也是爱过张爱玲的。情感细腻,笔下那些栩栩如生的故事,就如同张爱玲渴望自己的爱情一般。

她倾慕他的才华,一个懂她、一眼就能看透她内心想法的男人,就像孤夜中的一盏明灯,温暖着她22年来内心的孤寂,她又怎能按捺得住那颗怦怦直跳的少女心呢?

正如张爱玲所说: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而从尘埃里开出的花,委屈求全的爱,是注定不会有好结果的。她决定放手,爱的时候可以不顾一切,但不爱了,任谁都留不住,爱有多深,决绝就有多坚定。当胡兰成写完自传《今生今世》寄给张爱玲并以此示好时,她只是冰冷的回复到:

“不要再写信来,《今生今世》下卷出版了仍劳你寄来!”

当张爱玲得知胡兰成的死讯时,内心也是平静如水,没有一点波澜。

张爱玲在一封写给好友宋淇的信中这样说道:

《大成》与平鑫涛两封信都在我生日那天同时寄到,同时得到七千美元和胡兰成的死讯,难免觉得是生日礼物。

她与胡兰成的婚姻如昙花一现,心中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化为泡影,但她依旧渴望现实安稳,渴望被岁月温柔以待,当一切悄然来临时,她又犹豫了……

03、张爱玲和桑弧的情愫

在《小团圆》中,有一个叫燕山的男人,这个人便是桑弧的原型。在燕山面前,九莉总是自惭形秽,两人看完看电影出来时,她看到他的脸色变得难看了,她照了照粉盒里的镜子,发现自己脸上出了油。那粉盒,是她认识他之后才有的。

后来即便她绝口不提这个沉默的男人,但这份情愫也早已在她心中发芽,生根……

“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

后来我懂了,这句话是张爱玲为桑弧写的。

想必在张爱玲的内心中,他对这个男人还是爱得深沉,是想见又不想见的爱恨交织,有期待,也有无奈,在彷徨中煎熬着。

但毕竟桑弧不是一个主动,也不是一个能为爱不顾一切的人。

桑弧是浙江人,父母双亡的他,在哥哥姐姐的照顾下长大成人,长大后几经周折,历经磨难,在摸爬滚打中最终成为了一名导演。

二人因为在电影上的合作而结缘,两人的默契在旁人看来他们是非常般配的一对。桑弧的长相、稳重、成熟,温和都是张爱玲所喜欢的。他懂她的敏感和脆弱,所以总是在相处中谨慎而小心的保护着她内心那份自尊和孤傲。

对张爱玲而言,虽然外表孤傲,但内心却是卑微的,自己曾经有过一段失败的感情,她觉得自己配不上桑弧,也没有勇气去再去面对这段感情。一个不主动,一个觉得配不上,即使再爱,这段感情也注定只能遗憾。

在小团圆中,有这么一段描述:

明明知道不会在一起了,却还是小心翼翼地厮守着,直到最后的结局来临。一次他来探她,她假装不经意地问他:预备什么时候结婚?他笑了起来:已经结了婚了。立刻像是有条河隔在他们中间汤汤流着。 他脸色也有点变了。他也听见了那河水声。

她说:“燕山的事她从来没后悔过,因为那时幸亏有他。

爱到深处,便是无言。后来因为生计和寻求更大的发展,张爱玲辗转去了美国,桑弧留在了上海,结婚生子。两人分离后,此生再未相见,彼此都把这份感情深藏在内心,绝口不提。

世人总说张爱玲薄情冷漠,却很少有人看到她孤傲的外表下情比金坚,义薄云天的那份坚守。

04、她与赖雅的相濡以沫

《小团圆》中九莉准备打胎时,汝狄说了句“生个小盛也是好的。”不愿意的是九莉,后来九莉解释说:“觉得如果有小孩,一定会对她坏,替她母亲报仇。”汝狄便是赖雅的原型。

她与胡兰成的婚姻只有四年,而她与赖雅的的婚姻维系了十一年,直到赖雅走到生命的尽头。她和赖雅的婚姻也更像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婚姻,激情褪去后,更多的是平淡的相守和不离不弃的执念。是繁花落尽后的细水长流,是相濡以沫的温情软语。

那个清高的张爱玲在赏尽爱情的伤痛,人间冷暖后,也变得更加的谨慎小心,当锋芒被现实磨去了棱角,她卑微着守护着自己内心那仅有的一点自尊和骄傲。

1956年,穷困潦倒的张爱玲在美国向麦克道威尔文艺营申请免费居住权,并获得批准。在此期间,她结识了和自己同病相怜的戏剧家、作家赖雅。这个昔日风光无限的天才剧作家,最终因为自己的固执不愿意迎合大众口味而落魄于此。

那年张爱玲36岁,赖雅64岁,没有人看好他们的婚姻

才华出众,又不拘于世俗,在赖雅身上,张爱玲找到了那种久违的如父亲、如兄长一般的关爱和温暖,就像冬日里的一抹阳光,抚平着她内心那份孤寂和忧伤。而这正是从小就缺少家庭温暖的她所渴望的。

作为曾经美国小有名气的剧作家,幽默风趣、极有女人缘的赖雅身边从来就不缺女人,离婚后就一直单身的他,只是不愿意再次被婚姻所束缚,直到遇到了张爱玲,这个有着东方古典美的女人优雅而有点忧伤的模样,像一块磁石一般让他想靠近。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有着同样境遇的两个人,彼此交流着对文学的喜爱和见解,他们彼此欣赏,互相安慰,两颗渴望被温情包裹 的心就这样越靠越近了。

在交往两个月之后,他们同居了。在往后的日子里,他们相互影响着,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学创造上,相互借鉴学习,张爱玲从赖雅的作品中学习到了西方戏剧创作手法的精髓。同时赖雅也从张爱玲身上了解到了更多的东方文化。

相比张爱玲,经历了古稀之年的赖雅,在看透了世间冷暖,悲欢离合之后,他在人情世故上也看得更加通透。在赖雅的帮助和悉心劝说下,张爱玲最终和母亲和解。

消除彼此的隔阂后,后来她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这样写道:“妈妈,请给我留一条门缝。”

后来在母亲弥留之际,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见上女儿一面。而此时的张爱玲却穷得连买一张飞往英国的机票的钱都没有,无奈的她给母亲汇去了100美元的支票。

母亲的离世让张爱玲悲痛不已,大病一场,好在身边一直赖雅的陪伴和安慰。

在和赖雅相守相伴的平淡日子里,虽然两个人也常常因为生计而忧愁,但两个人彼此间的坚守,让张爱玲体会到了夫妻之间的那份温暖和感动,婚姻不光只是激情和浪漫,而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相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张爱玲的感情,在历经风雨后,终于迎来了“岁月静好。“

赖雅把对她全部的爱渗透进了心底,也写进了自己的日记里:

“9月1日,星期二,睡得好冷。单人毯子够两人盖,一个人睡的话会冷。9点前把爱玲换到卧室……”

张爱玲的好友炎樱说:“她从没见过一个人能像赖雅这样痴爱着张爱玲。”

赖雅的女儿在提及到父亲的婚姻时也说:“他对她的爱是迷恋,是痴爱。”

风雨见证了最暖的陪伴,时间沉淀了最真的温暖。

他给了她一个男人全部的温柔,毫无保留的爱和无尽的呵护,而她回馈他的便是患难中的的不离不弃。在赖雅中风、瘫痪在床、直到离开人世,都是张爱玲在他身边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形影不离的陪伴。

1967年,在朋友的帮助下,他们来到康桥半年后,赖雅便安详的离开这个世界。那年张爱玲47岁,赖雅75岁。

在赖雅离开后的28年里,张爱玲孑然一身,孤独终老再未有过情爱。她一直用爱玲·赖雅作为自己的签名,晚年的她,居住在美国加州的一所公寓里,深居简出、闭门谢客,连报社、媒体也都很难有机会采访到她。

1995年,张爱玲与世长辞,那年张爱玲75岁。

或许张爱玲是以这样的方式守护着她人生中最好的一段感情。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老我未老,我老君已去”的无奈。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岁终。

历经坎坷,终其一生,11年温情相伴,温暖了张爱玲的一生,而温暖有多长,遗憾就有多长……

05、从《小团团》看尽人生:繁华落尽,细水长流

在《小团圆》中,九莉怀着一颗热烈的心,去找寻爱情的万转千回,但终未能等到真正的团圆,不如就如九莉说的那样吧:“等你二十五年我也老了,不如就说永远等你吧。”

是的,张爱玲的一生是孤寂的,11年和赖雅的相守是她一生最好的年华。只是来的太晚,去得太快,人生总有太多的无奈,“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看透人生无常,悲欢离合的她,不再奢望繁花似锦的年华,怀着一颗与世无争的,静享一个人的“现实安稳。”

《小团圆》有人说这不像是张爱玲的作品,因为在这部自传体中,张爱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讲述者,她成了是故事的亲历者,就像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坐在你面前述说自己的经历一般,褪去面纱,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更加真实的张爱玲,她和胡兰成的相遇是不幸的,但幸运的是赖雅给了她全部的温情,让她得到了人世间最好的爱。

回首过去,晚年的她也终于明白了,这一切就像夜空的繁星,是她锦瑟流年中的一抹绚烂,再美,终究只是过眼云烟。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小团圆》这本小说,或许是要告诉我们,那些最懂我们的人,并不一定是最适合我们的人,也告诉我们婚姻的真谛:爱从来不是轰轰烈烈,更不是炙热的火炭,而是携手面对生命中的坎坷、苦难,是彼此的不离不弃,执手相伴!

——End——

(注:作者:凌晨,原创首发,码字不易,抄袭必究)

评论列表

头像
2023-10-24 17:10:15

有时侯自己陷进去出不了只能找专业的人士帮忙,我觉得挺不错的,推荐!

头像
2023-08-28 01:08:05

如果发信息,对方就是不回复,还不删微信怎么挽回?

头像
2023-06-25 23:06:02

被拉黑了,还有希望么?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发表评论 (已有3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