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初二初三部编版全部古诗+翻译+情感(中)

情感导师 5383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八年级(上)

27.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初一初二初三部编版全部古诗+翻译+情感(中)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词赏析】这首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首联,“皋”是水边地。东皋,指诗人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颔联和颈联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尾联是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写作特点】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28.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词赏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首联写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而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颔联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作铺垫。颈联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登黄鹤楼的所见,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作铺垫。尾联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写作特点】①虚实结合。②气象恢宏。③音韵和谐,声调优美。

29.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词赏析】这是一首边塞诗,描绘了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表现了诗人的一种豁达情怀。

首联叙事。“单车”露出失意情绪。“居延”点出地点,透出边塞的特色,为借景抒情作铺垫。颔联叙事兼写景(途中所见)。“征蓬”形容漂泊无根,“归雁”表现思念家乡。诗人在写景和叙事中传达出了孤独惆怅的内心情感。一“出”一“入”,形成对比,凄凉中含着悲壮。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表现了诗人对雄奇壮丽景象的赞美以及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悲伤的情感。尾联虚写诗人行至萧关,探马来报,都护逐杀敌军已到了最前线,既表现出军情紧急,又表现出诗人对战事的关心。

【写作特点】①叙事直白平实,语言简练朴素,内容明晰易懂。②具有诗中有画的特色。

30.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词赏析】这首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首联写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颔联中,“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力透纸背,用语贴切。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以及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颈联写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两句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尾联写诗人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写作特点】首尾行结,浑然一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31.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词赏析】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写。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用“早”和“新”形容“莺”

和“燕”,抓住初春季节特征,描绘出盎然生机的景象;用“争”和“啄”两个动词,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有趣,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颈联写花草。“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生机勃勃。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写作特点】①借景抒情,直抒胸臆。②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32.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诗词赏析】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

一二句采用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第一句中的“庭中”就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三四句写思妇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五六句发生转折,紧承上面“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两句,同时描绘出花的珍贵和人物的神情。这花是“奇树”的花,它的香气特别浓郁芬芳,不同于一般的杂花野卉,可见用它来表达纯洁的爱情,寄托深切的思念,是再合适不过的。至于人物的神情,诗人虽没有明写,但一个“盈”字,却暗示着: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本来,她“攀条折其荣”,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可待到折下花来,才猛然想到:天遥地远,这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诗的最后两句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人生苦短,女人也如手中的鲜花,经不起时间的等待,更经受不起风吹雨打。一个个希望,换来的都是一个个失望。

【写作特点】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33.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词赏析】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充满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

一~四句从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出发,否定了神龟、腾蛇一类神物的长生不老,说明了生死存亡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

五~八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前四句中的“犹有”和“终为” 两个词组下得沉着,而 接下来这四句,语气转为激昂,笔挟风雷,使这位“时露霸气”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

九~十二句,表现出一种深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全诗跌宕起伏,又机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并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

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

【写作特点】①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②艺术风格朴实无华,格调高远。

34.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词赏析】这首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一二句,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筒洁生动。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三四句加强了抒情的氛围。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诗的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崇高。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写作特点】①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②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③用词朴素无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④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 希望。

35.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诗词赏析】这首诗写诗人被贬到贫困的海边,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慷慨激愤之作。

一二句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这两句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三四句意思是,痛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草丛林木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这本是野兽出入的地方,可他们却长期的与野兽同居 。所以五六句说“妻子象禽兽 ,行止依林阻。”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见他们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形象。他们依靠自然环境的险阻,和野兽争夺相间生存,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最后两句写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嗦嗦摇荡,狐狸兔子好象从天上飞来一样从屋檐下飞来窜去。这里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写作特点】①以白描的手法,言简意赅地全方位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②侧面描写以及反衬手法的运用。

36.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词赏析】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弃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表现了悠闲自得的心境,抒发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鄙弃和厌恶之情。

一二句写诗人虽居闹市,却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三四句运用设问,回答“无车马喧”的原因。“心远”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五六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诗人的闲适心情。七八句是景物描写。诗人以飞鸟自喻,以飞鸟倦飞而知还来表达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九十句中“真意”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以哲理句结尾,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写作特点】说理、抒情、写景融为一体。

37.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词赏析】本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生活的愿望。

首联写春望所见。“破”字写出了国破家亡的悲哀,“深”字用草的茂密生长,表现了国家罹难、百姓生灵涂炭的情景。融情入景,痛彻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颔联触景生情,移情于花鸟,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溅”字运用拟人的手法,把诗人面对国家衰亡的无奈感慨和浓浓愁绪借用“花溅泪”表现出来。颈联写音讯隔绝,久盼音信不至的迫切心情。“抵万金”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诗人对家人的惦念,写出了战时人们艰难的处境。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悟,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搔”字是对诗人想要排解忧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刻画了诗人满头白发、愁苦不堪的形象。

【写作特点】①化情思为景物,移情入景,情景交融。②语言精练,富有韵律美。

38.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词赏析】这是一首用乐府古题写的边塞战争题材的诗。全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且惨烈,突出了将士们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首联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敌军来袭、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揭示出敌兵来势的凶猛,守军将士处境的艰难,也衬托出将士们临危不惧、以死报国的英雄气概。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两军激战的惨烈,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悲壮气氛,为下面写援军的到来作了必要的铺垫。颈联中“半卷”二字意在表现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怜易水”既表明交战地点,也暗示将士们具有壮怀激烈的豪情。这两句整体表现了将士们面对困难毫不气馁。尾联运用战国时期燕昭王放置千金在黄金台上来招纳贤才的典故写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直接抒发将士们的爱国情怀。升华了主题,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写作特点】①运用比喻、夸张、暗示、烘托等手法。②抓住特征描写事物,使战斗场面有声有色,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39.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词赏析】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即物起兴,托物咏史,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表明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前两句借赤壁之战中的一支断戟起兴,慨叹前朝人事,暗含岁月流逝及物是人非之感,同时也为后两句的抒怀作铺垫。后两句抒发议论感慨。借“二乔”的命运暗示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以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最后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了曹操的骄奢以及东吴的命运。把硝烟弥漫的战争写得蕴藉含蓄,令人佩服。

【写作特点】①反向立意。②以小见大。

40.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诗词赏析】这首词通过对梦境的描述,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表现了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上阕写景: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接”“连”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千帆舞”写海上大风中舟船在风浪中前进的状态,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有生活真实感,又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转”“舞”将人在风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下阕抒情。著一“漫”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诗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的出路。【写作特点】①气势磅礴,音调豪迈。②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使梦幻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格调雄奇的意境,充分显示了词人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41.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诗词赏析】这首词通过对“旧亭台”“夕阳西下”“花落去”的描述,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流逝、好景不长的感伤之情。“去年”一词是对过去类似境界的追忆。“几时回”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难返的心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是千古名句,用“花落”和“燕归”来映衬“无可奈何”“似曾相识”之感。这是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小园香径独徘徊”直接抒发寂寞和忧伤之情。“独”字突出了凄凉寂寞之感。“徘徊”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写作特点】①触景感怀。②运用对比手法。③构思曲折精巧。42.采桑子 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诗词赏析】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下阕主要写“绿水逶迤”。“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大概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才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写作特点】①画面感强烈,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爱。②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43.相见欢 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诗词赏析】这首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上阙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词人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词人就是带着浓厚的国亡家破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下阙忽由写景转到直言国事。“簪缨”,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几时收?”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结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悲风,也是作者的主观感受。风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泪下。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作者要借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写作特点】①采用上下片暗线关联的方式,意脉不露,自然衔接。②用象征手法,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的空间。44.如梦令 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诗词赏析】这首词讲述了一段美好的回忆。词人驾舟郊游,沉浸在山光水色、鸟语花香中,待到兴尽欲归,却已是日落黄昏,误闯荷花丛中,惊起一群水鸟,词人的情绪由惊愕变为惊喜。整首词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和欢快的旋律。“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写作特点】①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的景和怡然的情融合在一起。②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八年级(下)45.关雎 《诗经》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词赏析】这首诗通过写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对姑娘产生了爱慕之情,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表现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爱情。一二句以一对雎鸠鸟相和而鸣的叫声起兴,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三四句统摄全诗,直接抒写男主人公的爱情愿望。五六句写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七至十句写男主人公追求、想念佳人的迫切心情。十一、十二句写男主人公的相思之苦。“悠哉悠哉”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思念之情。十三至二十句是虚写,写出了饱受相思之苦的男主人公对未来的设想,这是他寤寐以求的愿望,是全篇的精髓。“琴瑟友之”想象相会相处时的愉快,“钟鼓乐之”想象结婚时的热闹场面。【写作特点】①运用双声叠韵连绵词,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②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③运用起兴手法。46.蒹葭 《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词赏析】这首诗通过叙写男主人公反复去寻求“伊人”,而“伊人”也只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恍惚迷离,可望不可即。但男主人公没有因此而气馁,决心冲破天堑,追求伊人。表达了男主人公对女子的思念,对爱情的追求,从而赞美劳动人民对自由和爱情的追求。一至八句以蒹葭的变化起兴,描述了一幅河上秋色图。一二句从物象和色彩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三四句交代了男主人公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男主人公的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五六句描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七八句描写顺流追寻时的幻象。由此,男主人公思见伊人而不得的如痴如醉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九至二十四句从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上,反复渲染追求过程的艰难,凸显男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写作特点】①反复咏叹,感情凸显。②虚实结合,想象丰富。47.式微 《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诗词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诗的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写作特点】①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②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48.子衿 《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词赏析】这首诗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每当看到颜色青青的东西,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青青的佩玉。于是她登上城门楼,就是想看见心上人的踪影。如果有一天看不见,她便觉得如隔三月。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写作特点】①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主要笔墨都在刻划女子的心理活动。②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4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诗词赏析】诗人描述送别朋友的场景,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表达了自己积极、旷达的情怀。首联以景起兴,起笔雄伟,“风烟”渲染了离别的氛围,引出离别之远,愁绪之浓。颔联直抒胸臆。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出诗人阔达的胸襟。颈联是千古名句。气象阔达、志趣高远、一扫前人的离愁别绪与伤感,换以乐观、进取的精神,令人振奋。尾联劝慰友人。“歧路”照应送别。以豪迈之语相送,以劝慰之语送别,豪言激励,好言劝慰。【写作特点】①语言形象凝练。②意境开阔,格调高昂。③直抒胸臆。50.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诗词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一二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虚”,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三四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五六两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最后两句,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写作特点】①巧妙地运用古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②写法上委婉含蓄,不落俗套。5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词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歌行体古诗。此诗叙述诗人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全诗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八月秋高……沉塘坳)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部分(南村群童……自叹息)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部分(俄顷风定……何由彻)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部分(安得广厦……死亦足)写期盼得到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前三部分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最后一部分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前三部分的层层铺叙,为最后一部分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怒”写出了秋风之狂。全句渲染了凄苦的氛围,衬托了诗人愁苦的心情,为后文作铺垫。“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飞”照应“卷”,“渡”“洒”“挂罥”“飘转”等动词描写了一幅风卷茅飞的悲凉场面。“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是景物描写。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黯淡愁惨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襟蓄势。“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雨的连绵细密。【写作特点】①叙事和抒情相结合。②长句和短句相结合,错落有致。52.卖炭翁 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诗词赏析】本诗揭露了老百姓承受剥削阶级肆意剥削的现实,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第一部分(一至八句),交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和愿望。一二句概括了烧炭的复杂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三四句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五六句一问一答,反映了民间疾苦。七八句表达了诗人深刻理解卖炭翁生活的艰难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第二部分(九至十二句),描述卖炭翁进城卖炭。第三部分(十三至二十句),写炭被掠夺。由远及近,通过一问一答,勾勒出另一组人物形象。“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写作特点】①形象鲜明,主题突出,语言通俗而生动,叙事简洁而完整。②以事实和形象本身来显示诗人的情感倾向,留有丰富的想象余地,让读者自己去作结论。53.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诗词赏析】这首诗题咏佛寺禅院,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抒发诗人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首联简单地交待了时间、地点,铺开了一幅“山林晨景图”。树密,但不是密不透风;林高,但不是高不可及。密密匝匝的树林伴着初升的旭日,“初日”亮而微红,红又间黄,从树缝、树头间漏下道道光柱,袅娜着林间微微的雾气,氤氲着别样的轻柔。

颔联写步出高林是一丛翠竹,翠杆碧叶下是仄仄的小径,竹影微摇,小径隐现,前路深幽,不可轻现。隐隐有一角挑檐露在花木深处,幽僻之所,非高僧不可得也!花木、禅房、曲径、竹林仿佛已融为一体,浑然天成。既点题,又显意,成为千古名句。

颈联两句对仗工整,比兴巧妙。一个“悦”字,高雅了“鸟性”,写活了“山光”。鸟竟犹人,可识、可赏、可悦这山光。一个“空”字,沉寂了“潭影”,澹定了“人心”。潭影幽暗而似空无一物,人心无所求无所欲,空空中而异常的满足。

尾联巧妙的把全诗化为一曲淡雅的乐章。起先有丝弦竹肉,金革匏陶,到此一节,万籁俱寂,只在那钟磬上一击,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如缕的金玉声萦绕在禅院上空,与那日光相融,与那紫烟相缭,仿佛梵音入耳,涤荡尽胸间尘垢,悠远悠长,回味无穷。

【写作特点】①语言古朴,意象深微。②构思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引人在平易中进入胜境。

54.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词赏析】这首送别诗,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首联句交代了告别的地点。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颔联写情。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此地一为别”语意陡转,将上联的诗情画意扯破,有一股悲剧的感人力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写得流畅自然,感情真挚。

颈联挥洒出分别时的寥阔背景。天边一片白云飘然而去,一轮红日正向着地平线徐徐而下。这两句“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对仗工整。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就象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知道会飘泊到何处呢?无限关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一轮西沉的红日落得徐缓,把最后的光线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离开。

尾联情意更切。“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

【写作特点】①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②“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对仗工整。③比喻的巧妙运用,用“浮云”比喻友人。

55.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诗词赏析】这首词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写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一二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又是一个孤寂的夜晚,月儿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这两句渲染出一种孤高的境界。三四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下阕更是把鸿与人同写,五六句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独的时候,总会四顾,回头的寻觅,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独,“有恨无人省”,有谁能理解自己孤独的心呢?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七八句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

【写作特点】①词人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②“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③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56.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诗词赏析】这首词以“咏梅”为题,咏物寓志,借梅花写自己孤寂境遇和坚贞节操,表明了一位爱国者身处逆境仍光明磊落的心迹。

上阕状物写景,描绘了风雨中独自绽放的梅花。梅花长在偏僻的“驿外断桥边”,因不是由人精心栽种的,所以它“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在这样的暮色黄昏中,独自挺立开放的梅花难免会有着孤苦无依的愁苦,更何况环境如此恶劣,风雨交加,倍受摧残。这实在令人深深叹息。上阕四句“情景双绘”,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阕抒情,托梅寄志,主要抒写梅花的两种美德。美德之一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梅花与世无争使它胸怀坦荡,一任群花自去嫉妒!“群芳”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下阙开头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崚傲骨。美德之二是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末句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凋残零落,成泥作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作者作此词时,正因力主对金用兵而受贬,因此他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写作特点】①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②从艺术手法说,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愁”绪。

评论列表

头像
2024-03-14 16:03:55

我最近了解了一下,是我朋友给我推荐的,很靠谱,推荐大家情感有问题的可以尝试一下

头像
2023-09-27 10:09:22

如果发信息,对方就是不回复,还不删微信怎么挽回?

头像
2023-07-31 15:07:19

可以帮助复合吗?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发表评论 (已有3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