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爱会消失对不对|成年人的不爱了,都是有原因的

情感导师 6706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谁还记得 是谁先说

永远的爱我

以前的一句话

是我们以后的伤口

所以爱会消失对不对|成年人的不爱了,都是有原因的

粉丝来信:

离婚半年,一想起前夫,我的眼泪就不自觉往下掉,我每天都在想他,前几天忍不住去了他家,他却没有让我进门。

我今年33岁,行政主管,老公跟我同龄,财务主管,我们结婚5年了。

我一直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一见面就对上了眼,觉得他就是我要找的人。谈了3个月恋爱后,我们就结婚了。

恋爱时我们也是经常吵架,但我们把它当成生活的调节剂,并没有影响感情。

可是今年,老公变了,他开始很沉默,也不跟我吵,甚至不跟我说话,还跟我分房睡。

我受不了这样,于是总跟他吵。有一次吵得很凶,我就搬出说干脆离婚,没想到老公没有挽留,哄我,还很干脆地说好,我很崩溃,收拾了几件衣服就离开了家。

第二天,我们就去办了离婚手续。我觉得太冲动了,现在很后悔。我找过老公,可他不愿跟我谈。

我跟他提过复婚,最后也没有结果。

简曼老师,我们的爱真的就消失了吗?

曾经那么深爱的我们,为什么会说不爱,突然就不爱了呢?

由于涉及到更多隐私,回复细节不更多展开。

据统计,在中国,有70%的夫妻处于假性亲密中。

白天两个人上班也见不到面,晚上回家就各自玩手机,然后睡觉。两个人在同一屋檐下,但几乎没有任何情感上的交流和回应。

有什么事情习惯自己消化。虽然生活在一起,但感情特别疏离,慢慢消耗光了所有的感情。

其实,感情的破裂,都是这样从不再沟通,不再回应开始的。

但是,这种情感联结的切断,从来不是突然一瞬间发生的,它是很多原因综合的结果。常见的原因有三个。

1

两个人的相处模式不平衡,地位不对等。

恋爱时,爱的程度就不对等,一个人付出多,一个人付出少。付出少的人感受到被宠爱,会有很好的恋爱体验;

而此时,付出多的人慢慢形成习惯,认为感情中付出本身很正常,或者认为自己的感情本来就是应该这样的。

结婚初期,两人甜甜蜜蜜,他不会意识到这种相处模式的问题,只享受当下的幸福中。

但是在婚姻里,付出多的一方一直感受不到被爱,感受不到自己和伴侣是平等的,而伴侣也习惯了这种相处模式,意识不到自己要多付出,觉得自己被爱很正常。

随着时间发展,两人婚姻慢慢到了磨合期,开始争吵、出现矛盾,这种相处模式的危害这时就会出现:付出多的一方会觉得很累,会逐渐切断情感联结,想要离婚或者分手。

这种感情,起初看起来非常甜蜜,然而因为日积月累的矛盾,相处模式不平衡,反而会产生严重的危机。

2

完美主义,对婚姻期待过高。

热恋时,我们更容易注意到对方身上好的方面,觉得对方哪哪都是优点。

这就是心理学中的“晕轮效应”。这会让我们偏离正确的认知,看待一个人比较片面。

结婚后,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就暴露了出来。

我们会发现,自己爱上的人,只不过是个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臭毛病。比如说,不爱做家务,脏衣服到处乱扔。

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有很多的失望,“这段感情,根本就是个错误。”然后就会抱怨,甚至会要求,想要去改造对方。

而对方同时也对你抱着很多期待,也想改变你,两个人互不相让,陷入“拉锯战”一样的争吵,婚姻很容易出现问题。

3

感情进入负面的恶性循环。

在两个人出现矛盾时,我们的解决方式往往来自自己的原生家庭。

我们会去不经意地模仿父母的相处模式,从原生家庭里学习如何去处理亲密关系里的矛盾。

然而,很多人的原生家庭并不幸福,并没有做好示范。

于是出现矛盾,彼此无法解决,这种矛盾越来越深,而且矛盾激发的负面情绪也会一直累积。

这种情况下,我们会把对事件的认知想法,迁怒到伴侣身上,对他去耐心,充满怨气。

有了负面的行为,关闭沟通,彼此争吵、指责、互相抱怨。在负面的行为后,会强化负面认知,认为一切都是对方的错,又会强化自己的行为。

进入这个“认知-行为”的负面循环后,逐渐就会累积对感情的失望,对伴侣冷漠,感情慢慢会破裂。

总而言之,感情的破裂不是突然发生的,都是日积月累的相处问题。彼此不懂得如何经营感情,导致过不下去。

但其实,感情的问题需要从感情里找答案,如果我们能意识到问题,愿意付出改变,去针对性地解决,也能重新拥抱幸福,再次被爱拥抱。

评论列表

头像
2024-05-05 23:05:51

我一闺蜜咨询过,很专业也很靠谱,是一家权威咨询机构

头像
2024-02-16 02:02:54

求助

头像
2024-02-14 22:02:02

可以帮助复合吗?

头像
2023-12-24 05:12:28

如果发信息,对方就是不回复,还不删微信怎么挽回?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发表评论 (已有4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