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教育》:珍妮的人生迷途,带给我们怎样的现实意义?

情感导师 7942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文/觅阳Sunshine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的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被称为“断头往后”的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早年挥霍无度,最终被送上断头台,茨威格在写她的传记时,留下了这一句著名的慨叹。

这句话时刻提供着我们, 我们的生活没有捷径, 所有的获得都需要努力,电影《成长教育》则是这一主题性体现,任何一件东西的获得都需要你背后的努力付出。

《成长教育》:珍妮的人生迷途,带给我们怎样的现实意义?

影片是根据泰晤士报记者琳·巴贝尔的回忆录改编,故事主角珍妮的经历和大卫的背景、姓氏都是真实的。

琳·巴贝尔回忆,那段奢侈的日子对于她来说,就像是成人前的预备仪式,这让她以后进入任何的场合都不再紧张,因为她已经见识了一切。但这次经历也使她很难再相信任何人,对任何事情学会怀疑和伪装自己。

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主角珍妮家境贫穷,父亲对她的期望很高,一直希望珍妮有机会考上牛津大学,然而就在珍妮在为备考牛津大学之时,遇到了大卫,一位中年大叔。

十六岁的珍妮聪明,活泼开朗,就读于英国伦敦乡下的一所女子学校的预科班,成绩名列前茅,是众所期待考上牛津大学的种子选手,但是这一切在遇到大卫之后改变了。

大卫成熟的多金、优雅风趣,能够给予珍妮物质与精神上的的富足与快乐,带领珍妮出入高档餐厅,音乐演奏,拍卖会以及跑马场,这些都是珍妮在遇见大卫之前想都没有想到的,她很享受这一切,舍不得放弃。

两人初识相谈甚欢,青春懵懂时期的珍妮很快与大卫坠于爱河,决定放弃学业与大卫结婚,并取得父母的同意。

但往往太容易的得到却注定着悲剧地惨败,珍妮太过于沉迷于这段感情,考取牛津大学早已抛掷九霄云外,路途一步步地迷离,选择一步步错。

下面我将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解读珍妮的人生迷途,看学霸珍妮如何一步步地误入迷途、迷失自我,最后到自己幡然醒悟,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旧选择认真生活;并结合影片思考这部影片给我们带来的现实价值。

一、个人层面 -- 枯燥的学业和有限的认知是走向迷途的直接原因

01 自我意识萌发,渴求释放心理压制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珍妮在一所女子学校就读,学校对待男女之间的关系要求很严格,衣服穿着很是严肃,就算是胸口上方有一处纽扣开了, 学校也是严令禁止的,这么严格的校规对于喜欢时尚,向往浪漫之都巴黎,不循规蹈矩,特立独行的珍妮来说无疑是一种强有力的束缚。

在珍妮上完课程之后,下起大雨。就在珍妮等待公交之时,大卫出现了。大卫的话可以说是直击珍妮的内心,一下受到了关注。

就这样,珍妮的心里设防逐渐消减,这位大叔也逐渐走进了珍妮的心里。

大叔成熟多金又幽默风趣,给即将步入成年的珍妮带来足够的安全感,同时也带着珍妮出入高档的餐厅,音乐演奏会和游赏巴黎等, 这一切像是打开了珍妮尘封已久的世界,与大叔如胶似漆,甚至是为了两人能够结婚放弃了学业。

记得廖一梅写道,“ 年轻的时候,偏爱年长的男人,觉得同龄的男孩简单无趣,而跟比自己年长很多的男人交往,便觉得自己聪慧与成熟,拥有更多的岁月和经历,向人生伸出了更长的触角,有了更深的理解。长大以后,知道岁月和经历每个人都会有,积年累月,直嫌太多,这才体会到了年长男人的心态,当年你以为的聪慧与成熟,其实他看见只是年少活力,他们的赞美其实是对生命谄媚”。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不过如此, 我们观众看来, 珍妮是在一步步地步入歧途, 但是在她青春懵懂之时,谁的意见都听不下去。

面对着学校枯燥无聊的学业,面对父母对她的期望,又因自身性格,太想要遇见或经历一些对她比较刺激一些的事物, 大叔的到来无疑是给珍妮打开一扇窗。

大叔大卫驾轻就熟,他了解珍妮的内心。记得影片中有一句话,戴大卫说,“能找到一个有求知欲的年轻人真好,我有好多东西想让你见识见识。” 珍妮在听到这句话时更是偷偷瞄了一眼大卫,内心暗自窃喜。

可珍妮实在是年龄太小,阅历太少,大卫的话无疑是有目的的,他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贪恋珍妮的青春活力,所说的话只不过是投其所好而已。

记得2018-2019年的“吴秀波出轨门”事件,吴秀波曾对上门找来的年轻女孩先是云里雾里高深一通,给他们讲授得都是一些显示着他本人是多么地睿智,有才华,然后再深入其中, 苟且一把。最后再送名牌包包,珠宝首饰还有游历好山好水。

对吴秀波了解最多的就是,他最为一名知名主持人,在观众心中也会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对老婆体贴温柔而又幽默风趣,主持的节目故事笑点频出,而这一事件的发生, 也让吴秀波人设坍塌,从“暖男大叔”走向“渣男”的道路。

大叔大卫正值珍妮自我意识萌发之际,还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正确的价值观之时,所接受的只是外界给予而没有经过自我消化,直至最后陷入其中。

那些萝莉女孩们为什么喜欢大叔,我想是他们希望大叔可他们提供生活上的帮助,事业上的扶持。总的来说是一种经济和精神上的依赖。

这样做就是不对吗?其实也不是,毕竟每个人都有着爱与选择爱的权利。只是这部电影《成长教育》中, 对于珍妮和大叔大卫很典型,珍妮年少不经事,做事情总会有冲动,喜欢向往美好、浪漫与奢侈,这对于长期生活在一种严肃刻板的教条与父母压制的生活之下的她来说,无疑是内心压抑的释放,心灵的解放。

珍妮内心的压抑, 父母并不理解, 此时大叔大卫正好出现在她的世界里。两人有共同话题,也有着相同的爱好,可以说是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心灵的束缚在遇见大叔大卫之后开始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得到释放。

02 失去判断力,自我爱情观错位

有人说,女生在恋爱中的智商为零,做什么事情不经思考, 失去自我判断力。珍妮的恋爱经历中, 从最开始大卫邀请的时候,一点点深陷其中, 不可自拔。

可以说几乎是失去了自我判断意识,做什么事情就去找父母商量,而父母的存在更使她爱情观发生错位,没有给与正确的引导。

在《成为简·奥斯汀》里有一句台词,“不在任何东西面前失去自我,哪怕是教条,哪怕是别人的眼光,哪怕是爱情。” 可是现实生活中, 总会有很多的女生仍旧做不到这句话, 一直奉承着:“爱情是我的全部,哪怕是失去了自我”。

珍妮无疑就是这种现实中的人, 在大卫面前迷失自我,留恋灯红酒绿的生活, 而这种生活就是大卫所能提供给他的,她甚至一度害怕这种生活会消失,就算读书也不能拥有这种生活。

影片中有一部分在珍妮即将离开学校之际,校长沃特斯夫人将珍妮叫到办公室,实则是想要挽留珍妮,不要为了一时的快乐而遗憾终生。但珍妮却不以为然,她的回答透漏出自我的迷失,价值观以及对美好生活定位的扭曲。

她说,“这个国家都很无聊,没有生机,没有色彩,没有乐趣。所以我有两个选择,做艰苦无聊的事或者嫁给犹太人,去巴黎和罗马听爵士乐,读书,在高级餐厅吃美食,享受生活,教育不足以满足我们了”。

她对美好生活的扭曲反映出她已经开始走向反抗、堕落,而她这样做获得的只是片刻的轻松愉快,先甜后苦,克服不了生活中的困境和麻烦。

这让我想到钱钟书在《围城》里的一段描述,说“天下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意中人挑最好的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说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她每吃一颗都是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是悲观的,因为她吃的每一颗都是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是有希望的,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珍妮选择吃一堆葡萄中的好葡萄,享受及时的满足和快乐, 而忘记了延迟所带来的满足。

珍妮选择了妥协,在充满诱惑的世界面前,失去自制力,在包罗万象中迷失自我,失去自我判断,认为美好的生活就是大卫所能提供给她的,一度要放弃自己的学业, 忍受不了学业的枯燥和无聊,没有意识到正是这种延迟满足感才能为她带来人生际遇的转变,直至最后一错再错。

二、家庭层面 -- 父母的严格管制和无知是走向迷途的根本原因

01 父母严格管制,珍妮的人生被安排

父亲对珍妮期待很多,想让珍妮考取牛津大学,为此还想要让她去参加青年管弦乐团。但珍妮并不想参加,因为她不喜欢, 但是父亲杰克却执意想要珍妮学习音乐。影片中珍妮说,“那我可以不去参加青年管弦乐团了吗?” 杰克,“那不行,参加青年管弦乐团对你有好处,这表明你是个资深成员。”

珍妮不得不听从父亲的安排,每天去上着自己并不喜欢的课程。珍妮的生活一直是父亲想要她生活的模样, 与自己宽松、自由的生活相违背。打着对你好的旗号,控制着珍妮的生活。

这让我想起了前一段时间播放很火的都市家庭教育剧《小欢喜》中的英子和宋倩,宋倩一直期望英子能够考取清华大学, 但是英子想要考南大。为此宋倩偷偷修改了英子的保考志愿。因为宋倩认为这样是为英子好,有着一个优秀的学历有助于英子将来的发展。

可是宋倩并没有考虑到英子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导致英子最后罹患抑郁症导致精神崩溃,最后选择跳海结束生命。跳海之前说了一句话,“ 我没有变成你们想要的样子”。

父母过度的保护,意义上的安排是对女儿生活的一种控制, 最后结果是会适得其反,越走越偏。

珍妮的父亲又何尝不是呢?面对女儿的学习,只是自己一味地安排,从来没有考虑过女儿想要的是什么, 忽略女儿的特殊性和主观能动性,压抑珍妮的心理情绪,内心深处无处安放。

《囧妈》里影片最后, 在徐一万写给妻子的话中提到,“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应该是完整的,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

我想这句话也适用于父女或者母子之间,当父母与子女之间多一份尊重和理解,接纳彼此的独立性,彼此留点时间用以沟通和交流, 我想最后结果也会不一样。

倘若一开始珍妮的父亲并没有对珍妮的学业有所安排,尊重她的兴趣爱好,情绪并未受到压制,多点沟通了解,珍妮的人生也将会被改写。

02 父母的无知与嫌贫爱富,扭曲了珍妮的爱情观

影片中珍妮的人生路途其实在很多地方再可以在父母亲正确的引导之下不会发生偏移,但正因为父母亲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珍妮在父母的错误观念影响之下慢慢地走向迷途。

记得影片中, 在大叔大卫向珍妮求婚之后, 回到家里问父母自己应该怎么办?珍妮说,“如果我不去念大学而直接结婚呢?” 父亲说,“你结婚的话, 要看和谁结婚了?

父亲的言外之意则是如果是和大卫进行结婚, 父母则是举双手同意。大卫成熟多金,又喜欢为珍妮花钱;

但是如果想要结婚的对象是格里厄姆的话,那就免谈。在父亲看来,格里厄姆却是位穷小子,家境贫穷,父亲看不上这位钟爱自家女儿的人,而对这位中年大叔中意已久。就这样, 父母同意了珍妮和大卫的婚事,为结婚而弃学。

我看到这里不惜为珍妮感到惋惜,为了眼前的享受,不惜放弃了光明的前景,而造成她这一困境的重要诱因就是她的父母。看到这里我就在想, 如果珍妮父母有一点点良知,珍妮也不会做下这一具有悲剧性的决定。

别人都说“养不教,父子过”,我想这句话在珍妮父亲杰克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而在《庄子·天道》中所提倡的“言传身教”则对我们中国父母教育孩子影响很深。

三、社会层面 --“大叔控”和学校弊端的出现促使珍妮走向迷途

01 社会大叔控现象的出现是珍妮爱上大叔的原因

当我在看到珍妮恋上大卫珍妮的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珍妮会爱上他呢?身边有一位那么喜欢珍妮的格里厄姆,年轻又有才华。虽然现在没有足够的金钱,但是也并不一定就没有钱呀?可是珍妮父亲就是这么固执,偏偏喜欢这位看起来很富有的大卫。

在2013年发布的《中国婚恋观调研报告》有这样的数据:在18-25岁年龄组的女性中,有70%的女性有“大叔控”的情节,希望在择偶是找到比自己年龄大10岁左右的“大叔”。不过,该报告表明,虽然被调查的多数女性自称“大叔控”,但真正跟大叔结婚的比例却只占到17%,夫妻年龄差在10岁以上的只占2.7%。

GQ杂志台湾版有文章总结了小萝莉爱上大叔的一个公式“y=ax+b 。y是小萝莉对大叔的爱,a指代大叔,x是个人魅力,b则是财富。x值越高,大叔的吸引力越高;x=0,则y=b,如果b值高,对小萝莉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可以少奋斗至少十年。

不管是从婚恋调研报告还是从杂志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珍妮是因为大叔成熟而又魅力,同时又多金的条件下,才选择和大卫在一起。在婚恋调研报告中,和大叔结婚的比例只占17%,也就是说,小萝莉和大叔能够在一起的比例很小,为什么呢?现代社会成熟又多金、又很有魅力的男士很少,这是社会的稀缺资源。

影片最后,发现大卫是为已婚男士之后,其实珍妮对大卫还是抱有希望的,期待大卫离婚。但是大卫不愿意面对,选择逃跑。

不久之后,珍妮来到大卫住所,很惊讶地发现大卫老婆和孩子生活拮据,住所简陋,而大卫也只是一种表面上的繁荣,大卫也只是假借丹尼和海伦之手充实表面上的自己。

02 学校教育的弊端激发珍妮的逆反心理

影片中,珍妮其实有遇到一位惜她的斯塔布斯老师,就在珍妮同大卫大叔在一起之时就有警告过她,只不过没有采用正确的方法。

斯塔布老师只是简单地将这件事情告诉校长,校长以一番教训的口气训斥珍妮,但珍妮还只是一位16岁的女孩,这样做也只会激发她的逆反心理。

记得影片中有一段校长和珍妮的一段对话,珍妮说教书很苦、很枯燥,学校让我做一个枯燥的人并质疑整个国家都是愚蠢而枯燥的,而她选择嫁给一位能够让她享受快乐, 带来生活愉悦并能够畅游罗马和巴黎的犹太人。我想此刻的珍妮已经在金钱面前迷失了自己,失去了自我判断力。

正值珍妮正在怀疑学校的教育能为自己带来什么时,校长瓦特斯夫人的这一回答也不禁让人怀疑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学校不必非是教书,你知道的,也可以是行政部门。” 最后珍妮只是破门而出,认为校长所表述的这一切很无礼,并不清楚这背后可能存在的意义。

校长的这句话让我感受这几乎把学校教育等同于以后我们从学校毕业后可以做教师或者是做一名公务人员,而这背后那却忽略了教育的意义。

我们上学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获得一些所学的知识点,更是为了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学校只是为了教而去教,应试化的教育之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方式将会固化不变。

而事实上,在我们毕业之后,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点很多是用不上的,最终能为我们所用的就是我们能够在学校学到一套有助于自我成长的、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

学校教育本身存在的弊端,功利化的教育,不从学生角度出发只会使学生产生反抗的心理。

这部有关于女性成长的影片,从珍妮的成长视角出发,给我带来有关于我们女性在成长的过程应如何成长与保持自我,具有很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01 精神和教养的富足

真正的富养,是富在精神、富在教养,而单纯在物质富养只会伤害了孩子,记得《变形记》第七期中的刘思琪,已经16岁的少女,不管是吃饭还是穿衣都需要别人代劳。

就算是出门理发也要由家里的司机带着去远处300公里的明星理发厅,而且身边也会有保镖护身,就连刘思琪自己都说,这没啥自己开心就好。而母亲的回答更是令人大跌眼镜,说这些都是小事儿,女孩不都要富养吗?

我想她母亲对于富养这一定义有着很大的误解,在我们这些观众看来,刘思琪就是一位“巨婴”。而孩子终归是要离开父母而生活的,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儿可以开心愉悦地度过此生,但真正让他们开心的并不是只有金钱养育出来的孩子才会开心。

王尔德曾说,“使孩子品性良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们愉悦;穷不可怕,可怕的就是给孩子灌输了匮乏感。”

父亲杰克给自己孩子灌输自己家境贫穷的思想,让女儿不管是上牛津大学还是参加晚宴唯一的目的就是想让她通过这一渠道遇见一位有钱的女婿,把他当做一棵摇钱树,供自己家生活。这种精神上的匮乏也让珍妮无法选择,一直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内心情绪无法释放。

其实贫穷并不可怕, 即使穷养,也要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允许下,满足孩子的愿望,而这也可以向孩子大胆地传递出一条信息,“如果有就大胆地赠与,没有的话,我也不会强求。但我们会知道,父母是爱我们的,而这也会给我们足够的生活底气。”

精神和教养的富足,重要的不是在物质上能够给与我们满足, 而是在精神上能够给予我们足够的涵养。

02 延迟满足感,提高自控力

珍妮只是想着享受即时的快乐和愉悦感,而忘记了生活中获得的长久的快乐和成功都是由于一种延迟满足感。作为一名女性来说,这更需要我们耐得住寂寞,延迟满足,提高自控力。延迟满足感需要我们学会克制眼前的欲望,放弃一时的快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才能坚持做正确的事情。

考研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遇到很多的诱惑,这些外界的事物会影响着自己的复习进度。唯有保持一颗坚定的心,提高自我控制力,不因一时的享受而放弃长远的利益或者给自己带来的价值体验

在《少有人走的路》中,作者提到,“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

虽然在刚开始之初,我们可能会因为困难难以解决,会因目标太高而感觉够不到,内心不免有挫败感。但是当你度过这段难熬的时间,当你回首之时,一切都会在你当时感到困惑或者难捱的时候都会烟消云散,等待我们的也将是无边无际的坦途。

03 保持亲子关系,加强与父母间的沟通和交流

亲子关系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而这则需要父母与孩子之间多一份耐心、沟通和理解。倘若父亲杰克在珍妮不想去青年管弦乐团上课的时候,考虑一下珍妮的感受,尊重和理解珍妮,我想珍妮内心的欲望和情绪也不会有所压抑。

现在学校的室友,因父母关系不好,总是争吵。室友每次回家,看到父母吵架,而母亲也会把脾气迁移到室友身上。

从初中一直到研究生期间,每次回家都会遇到这种情况,有时会被母亲用一些随手的东西砸在身上,有时候甚至在大年初一就被母亲扔在门外。

此时的室友感受到的只是一种无奈、痛苦、想要回家却无力面对的挫败感以及对最亲爱的家人的失落。而在今年,室友因学校可以提供住宿, 就直接放弃了回家的念头,每天待在宿舍。

我想室友和母亲之间正是缺少的彼此之间的耐心、沟通和交流,使室友和母亲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僵化,谁也不肯退让一步,最后两人之间生活得很是痛苦。

对于过去我们无法选择或者改变, 但是我们仍旧可以定义现在的生活。双方多一份沟通和理解,结果就会不一样。

结语

《成长教育》这部影片是一部有关于女性的成长片,从珍妮的人生经历间让我们感受到作为一名女性来说,真正要做到的就是要富养精神和教养,成长没有捷径,所有的获得都需要我们辛苦的努力与付出。没有不经历一番风雨,就会见到彩虹。愿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愿所有的努力都被看见。

作者介绍:觅阳Sunshine,喜欢写作,愿以文会友。图片来自网络及影片截屏,如有侵权,请联系。

评论列表

头像
2024-02-18 07:02:58

确实不错,挽回了不少濒临离婚的家庭!

头像
2023-11-19 11:11:08

可以帮助复合吗?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发表评论 (已有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