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六部电影改变了中国影史 讲述的每个故事都值得回味 慢慢品尝

情感导师 7181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电影史是一段不长的历史,直到现在也仅仅过了一百年。电影的发展在时间的维度里是直线,同时也被折叠。

电影的直线发展是飞跃的一两年的时间,3D技术可以从博物馆展览被普遍推广至电影院的院线片,VR技术或许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于电影院;电影的发展同时也是被折叠的,百年的时间,电影人的审美,叙事与技术却依旧可以共通。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巅峰之一

度过了早期的美学探索,随着西方电影传入的影响,中国电影在中国三十年代的社会土壤里开出了各样的花。既有带着强烈社会关怀的现实主义电影,如《万家灯火》;亦有美学风格强烈的表现主义电影,如马徐维邦导演的《夜半歌声》。

这六部电影改变了中国影史 讲述的每个故事都值得回味 慢慢品尝 电影:万家灯火剧照

同时,三十与四十年代的国内战乱频仍,各股政治力量的拉锯中,电影,作为思想的传递媒介,也被政治深深影响。

一有张爱玲编剧的《太太万岁》集中于描绘民国资本主义中产阶级生活,同时,一类独特的电影因为政治关系于三四十年代形成:左翼电影。

电影:太太万岁剧照

随着对于军法政治以及民国政府的不满,左翼运动盛行,三四十年代的左翼知识分子开始借助电影表达自己的政治思想。

《万家灯火》中纯朴善良又热情的工人们,以及虽是改编自《歌剧魅影》,却将主角背景在地化为革命者的《夜半歌声》,都呈现出了强烈的政治色彩。

电影:歌剧魅影剧照

三四十年代的高峰后,中国电影也曾沉寂一段时间,虽然依旧有数得上名的佳作。

第五代导演

一直到八十年代,第五代导演用一部部美学鲜明又独特的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此为中国电影发展的另一巅峰。

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黄建新和其他的第五代导演们,凭借其专业的电影学习背景,用传统又前卫的美学表达,将个人生命的挣扎与社会、文化、自然的土地交织在一起,使得八十年代的中国电影爆发出了强烈的生命力。

技术在电影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带着电影在时间的维度中快速前进。但在经典电影中,时间仿佛又静止停滞了,三四十年前乃至七八十年前的电影放至今日,依旧可以表达振聋发聩的现实意义,依旧可以传达令人叹服的美。

古人不见今时月,古月曾经照今人

完成于1948年的《万家灯火》由沈浮导演;名噪一时的演员上官云珠和蓝马在《万家灯火》中饰演一对中产家庭的平凡夫妻蓝又兰与胡智清。

他们一家本在上海过着殷实且自在的生活,时局动荡,在家乡无法度日的老母亲带着全家老小来到上海投奔胡智清,一家三口本来和睦的生活随着通货膨胀的到来急转直下,拮据的日子和复杂的家庭关系让原本恩爱的夫妻、和谐的家庭分崩离析。

《万家灯火》刻划了国共战争时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一个平凡的家庭故事。虽然故事依托于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观看的时候却不禁令人惊奇,这不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吗?

小至婆媳危机,打肿脸充胖子的家族长子;大至就业危机,经济的不景气。《万家灯火》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背景里,描绘了一出我们当下就会发生的事,只有在男主角智清走投无路之时提出借钱一千万的时候,观众才惊觉,这个故事并不是发生在当下,而是在那个一千万随随便便就可以花光的特殊年代。

由张爱玲编剧、桑弧导演的《太太万岁》,同样作为家庭通俗剧,则用更为轻松俏皮的方式展现了令人讶异的现代性。

故事同样讲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一户富裕之家的太太(蒋天流饰)所经历的家庭变故。与《万家灯火》突出社会变迁所带来的矛盾不同,《太太万岁》是一部更为纯粹的家庭通俗剧。

故事主线围绕在一个贤慧聪颖的太太陈思珍,在尽心帮助丈夫事业成功之后,面对丈夫的出轨,如何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解决家庭的危机。

思珍这一位太太,与《万家灯火》中上官明珠饰演的太太又兰非常相似,她们都十分贤慧,聪颖,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太太,但同时,她们也表现出了令人讶异的独立和果断。

《万家灯火》的最后,又兰实在无法忍受被家庭负担日渐压垮的生活,即使尚在怀孕,也毅然决然地带着孩子离开了丈夫与家庭。

而《太太万岁》中,思珍则以更为直接的方式将这部电影进步的现代性摊在观众面前。

思珍在又一次为丈夫解决了他人生中因为出轨而造成的麻烦之后,丈夫如同以前一样央求思珍原谅他,思珍却微笑着说:你说过在我帮你解决了这个困难后什么事都答应我……我要离婚。

在一个黑白的民国初期电影中,听到一个女性果断坚定地说出我要离婚,多么独立又现代。

《太太万岁》的另一看点在于编剧是张爱玲,尽管基调轻松俏皮,但张爱玲的书迷依旧可以从细节中看出她特有的风格。

与重点描写中产的脆弱性的《万家灯火》不同,张爱玲编剧的《太太万岁》就像简奥斯汀所说的那一小截象牙,一直到最后,都维持着中产的精致生活。

整部电影从片头开始即显张式小资特有的精致。太太们穿着的精美旗袍,家中摆放的贵重瓷器和精致家具,以及那一片宝石别针的特写,亦处处呼应张爱玲小说中痴迷于物品描写的恋物情结。

思珍在发现了丈夫与情妇一同看电影的电影票根后,小心地将票根放入自己的饰品盒中,下一幕镜头便是丈夫曾经承诺过要送给思珍的宝石别针特写,则又体现了张爱玲运用纯熟的讽刺。

即便最后的结局是思珍与丈夫和好,但或许思珍所说感情的事没那么简单,我们再也不会和从前一样了,才是张爱玲真正写出的情感婚姻的无奈与悲剧。

《万家灯火》和《太太万岁》,作为民国早期家庭通俗电影的代表,用连贯精彩的故事描绘了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各阶层生活,投射到现代,却也惊人地贴合。不禁令人感叹,尽管电影拍摄在七十年前,编剧以及电影人对于社会和人性的观察揣摩,至今仍值得学习。

马徐维邦于1937年创作的《夜半歌声》和世界闻名的《歌剧魅影》都改编自同一部法国侦探小说。

与我们现在所知的舞台音乐剧版本的《歌剧魅影》不同的是,马徐维邦在创作《夜半歌声》的时候,将故事完全放在当时的时代下,改编自法国的爱情惊悚小说,用德国表现主义的手法,呈现了一出民国初期无奈的爱情故事。

《夜半歌声》的美学深受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故事中套故事的框架故事手法,瘦削的房屋,夸张的古宅建筑,阴暗的光影,脸色苍白、身形枯槁的人物形象,以及角色们古怪的肢体动作。

导演使用的表现主义不但渲染了影片阴森古怪的氛围,也营造了浓郁的美学观感。

而作为一出音乐剧,歌曲亦是十分值得咀嚼。本片的歌曲均由冼星海作曲,田汉作词。《夜半歌声》中的歌曲,结合了戏班的音乐与唱腔,不但有关男女情爱,更有国家大义和当时人们的民族抱负。

《红高粱》在1988年的柏林影展上斩获金熊奖,令张艺谋一炮而红,从此名声大噪。

由莫言的小说改编,莫言编剧,张艺谋导演,顾长卫掌镜,巩俐、姜文主演,《红高粱》的创作团队如今看来大咖云集,可谓梦幻。

故事讲述巩俐饰演的九儿被父亲卖给了一个家里开酒庄的麻疯病人做老婆,出嫁后发现麻疯病人被人杀死,于是九儿便独自管理起一个酒庄,并且与出嫁时的担夫(姜文饰)发展出了一段私情。

张艺谋用独特的色彩与声音刻画出了中国西北文化浓烈狂野的生命力。

电影开始于九儿出嫁,从头便是铺天盖地的红色。红色的盖头,红色的鞋,红色的轿子,红色的太阳。在西北苍茫的大地上,红色覆盖了观众的眼睛。

张艺谋也用红色烘托出了《红高粱》中情欲的流动。当姜文饰演的担夫一手握住九儿脚上红色的鞋子时,压抑的情欲便从镜头中刺眼的红色泄出。

九儿与担夫在高粱地中野合的一段戏,绿色的高粱地与血红的日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此衬托出九儿与担夫私情中情欲的野性。

红色在电影中处处可见,如日军入侵后被剥皮的人流出的血,以及那一坛坛红色的高粱酒。影片最后当酒庄里的人们决定奋起反抗日军时,旁白提及:那天之后,我爸爸(九儿的孩子)看到的世界都变成了红色。

影片的镜头随着死亡的到来,也盖上了通红的滤镜。陕北粗犷的大地上,红色滋养出充满野性的生命力。

《红高粱》另一美学的尝试在于声音的运用。

充满西北特色的唢呐从头贯穿至尾,加上黄土高原的民歌,同样将野性的生命力通过声音传达给观众。一碗碗鲜红的高粱酒搭配着酒庄男子们的民歌,从前期面对丰收时生命的喜悦到后期面对死亡时生命的悲壮,《红高粱》用色彩与声音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了野性的力量。

与《红高粱》相比,田壮壮的《盗马贼》则显得较为冷静克制,却是从另一个角度刻划了另一种文化中的生命特质。

《盗马贼》讲述一个藏族部落中以偷盗为生的藏民罗尔布在信仰与生命的矛盾之间的挣扎。与《红高粱》相似,红色在《盗马贼》中也被赋予了重要的意象。

寺庙中大片的红色帷幕和蜡烛,藏人超渡时红色的转经筒,孩子与女人红色的衣服,以及罗尔布一直系在头上的红色头巾,红色在《盗马贼》中象征纯善的信仰,只是信仰却变成了罗尔布生命中的束缚。

影片多处出现的天葬,在藏传佛教中,是死亡最终应面对的神圣仪式,也是生命被肢解的残忍表达。影片在情节发展上的表述很少,最多的镜头是寺庙建筑、转经筒、经幡,以及苍茫的草原。

在电影中,罗尔布经常被单独地放置在这些镜头中,直观地呈现了在令人敬畏的宗教和苍茫的自然中人的生命的无奈与渺小。

黄建新的《黑炮事件》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与《红高粱》和《盗马贼》中主要刻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同,《黑炮事件》探讨的是城市化和集体化带来的荒诞。

影片讲述工程师赵书信在为一名德国工程师担当德语翻译时,在酒店弄丢了一个象棋中的棋子黑炮,便打了电报到酒店寻找黑炮。他任职的工程上级及委员会却认为黑炮是某种机密的代称,将赵书信停职,彻底调查黑炮到底是什么。

黄建新同样利用了色彩来刻画影片想要传达的荒诞感。影片中委员会开会的空间是纯白的,每一位委员都穿着纯白的衬衫,大片的白色与赵书信穿着的黑色衬衫形成鲜明的对比,将个人与集体区别开来。

在影片最后,赵书信在教堂中偶遇了一个同样穿着白色衣服的小孩子,手上拿着一个纯白的冰淇淋。白色本应该象征着纯洁简单,却在电影中的集体里变成了复杂权威的代表。

电影中另一处令人津津乐道的色彩运用是在赵书信观看表演时,舞台背景是黑色白色组成的方正漩涡形状。在漩涡的背景下,是几位穿着红色衣服跳舞的舞者。黑白的漩涡背景造成了极强的眩晕感与视觉冲击,伴随着演唱者充满激情的现代歌曲和舞者动感的舞蹈,营造出了现代化带来的不适与荒谬感。

黄建新在《黑炮事件》中也使用了许多几何图形。其中之一便是用圆形来强调现代化过程中时间带来的不安。

在委员会开会的时候,纯白的背景里有一面巨大的时钟,这一面时钟在电影中出现多次。与时钟的圆形相似,影片中多次运用圆形:车辆绕着圆形的花圃绕圈,并且花圃前方亦立着一面巨大的时钟,圆形的工程机器,以及圆形的棋子。

摄于1985年,《黑炮事件》在影片中表达了中国在开放过程中面对西方文化带来的现代化和工业化的不适应。从刻画翻译的重要性到描绘赵书信穿西装的不适应,以及对于时间意象的强调,均能看出现代化、工业化在那时中国社会所带来的荒诞与不安。

观影者对于经典电影常常抱有距离感,因为距离感而缺少对经典电影的了解。这些电影可以让观众了解,三四十年前,乃至七八十年前的电影是可以非常贴近当今的生活,并且是可以非常美的。

其中的现实意义与美学价值远远不止文中所提,试着接触,试着欣赏华语经典后才会发现,经典电影,真的很美。

本文由阿山带你观电影原创,欢迎关注。

评论列表

头像
2023-12-22 16:12:33

给出的方案很有意义很实用,对我的帮助很大!

头像
2023-10-08 12:10:05

发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还是不回怎么办呢?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发表评论 (已有2条评论)